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传统典籍,对国学文化进行二次创作,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资料来源:《张三丰全集》、《道德经》、《抱朴子》
入静修炼,乃道家功法之根本。
武当山上,张三丰真人曾亲传弟子站桩心法,声称默念三句话便可使丹田自暖,内息自循环。
这位得道真人所传的站桩秘诀,究竟蕴含着怎样的玄机?
那三句心法口诀又是什么,竟有如此神奇的功效?
春日黄昏,武当山紫霄宫内云雾缭绕。
张三丰真人结束了一日的清修,正准备为弟子们传授晚课功法。
宋远桥跪坐在师父面前,满脸困惑。
“师父,弟子修炼桩功已有三年,每每站桩不过一炷香时间,便觉双腿酸软,气息紊乱。”
“更不用说什么丹田暖意,内息循环了。”
张三丰真人微微一笑,缓缓起身走到院中。
“远桥,你且观察为师的桩功。”
只见真人双足并立,身形挺拔如松,双手自然下垂,眼神内敛。
整个人宛如一尊古朴的神像,与天地浑然一体。
“站桩之道,看似简单,实则包含天地玄机。”
“外形易学,内功难得。”
“关键不在于身形,而在于心法。”
宋远桥专注地观察着师父的每一个细节。
张三丰真人站立如山,呼吸绵长,面色红润,丝毫没有勉强之意。
更令人惊奇的是,随着时间推移,师父的身体似乎散发出一种温润的气息。
仿佛有无形的能量在体内流转。
“师父,弟子看出来了!”
“您在站桩时,气息格外平和,而且似乎有某种规律在其中。”
宋远桥激动地说道。
“正是如此。”
张三丰点头赞许。
“桩功的精髓,正在于心息相依。”
“身形只是外壳,真正的功夫在于内在的心法运用。”
张三丰示意宋远桥也摆出桩功姿势。
宋远桥依言而行,但不过片刻,便开始出现晃动。
“远桥,你心中在想什么?”
“弟子在想着如何保持平衡,如何让身体不晃动,还在想着丹田在哪里。”
宋远桥如实回答。
张三丰真人轻抚胡须。
“这便是你的问题所在。”
“站桩时若是杂念纷飞,精神不能内敛,如何能够入静?”
“入静不成,又如何能感受到丹田暖意,体验内息循环?”
此时,俞莲舟也赶了过来,见师父正在传授桩功心法,便恭敬地在一旁聆听。
“师父,那我们在站桩时,心中应该想些什么呢?”
俞莲舟问道。
张三丰真人神情庄重起来。
“这正是今日要传授给你们的心法精髓。”
“站桩修炼,外在姿势虽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内在的心法口诀。”
“为师今日便要传授给你们三句心法要诀。”
“若能在站桩时默念这三句话,必能感受到丹田自暖,内息自然循环。”
听到师父要传授心法秘诀,宋远桥和俞莲舟都屏息凝神。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这三句心法口诀乃是为师多年修真所得。”
“其中蕴含的玄机深奥无比。”
张三丰真人目光望向远方的云海。
“这三句话,看似平常,实则关乎性命双修的根本。”
“涉及先天真气的培养,非同小可。”
宋远桥急切地问道。
“师父,那三句心法口诀究竟是什么?”
张三丰真人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深意。
“你们先去研读《道德经》中关于无为而治的章节。”
“体悟其中的清净无为之理。”
“待明日准备充分,为师再详细传授。”
夜幕降临,武当山上星光点点。
宋远桥和俞莲舟彻夜研读经典,心中满怀期待。
次日清晨,朝霞满天,武当山上一片宁静祥和。
张三丰真人在紫霄宫的丹房内存想完毕,便来到院中。
“昨夜研读《道德经》,可有所得?”
“弟子读到’致虚极,守静笃’一句,颇有感触。”
宋远桥回答道。
“老子所言的虚静之道,似乎与站桩修炼有相通之处。”
“正是如此。”
张三丰真人点头赞许。
“道家修炼,无论是炼气、导引,还是站桩,都离不开一个’静’字。”
“而今日为师要传授的三句心法口诀,正是帮助你们更好地入静。”
“从而体验丹田暖意和内息循环的关键。”
张三丰真人再次摆出无极桩的姿势,神态庄严肃穆。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第一句心法要诀。”
张三丰真人的声音在清晨的山风中显得格外清澈。
“心如止水,身似空山。”
“站桩时,首先要做到心无杂念,如湖水般宁静。”
“身体虽然站立,但要有空山般的空灵感。”
“不执着于外在的形式。”
宋远桥和俞莲舟仔细聆听,心中默默记忆着师父的话语。
“第二句心法要诀。”
张三丰继续说道。
“气沉丹田,息归本源。”
“当心境平静之后,要将注意力轻柔地放在下丹田处。”
“就在脐下三寸的位置。”
“不要刻意用力,而是自然地感受那里的温暖。”
“呼吸要深长缓慢,让每一次呼吸都回归到最自然的状态。”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俞莲舟忍不住问道。
“师父,前两句心法弟子已经明白。”
“那第三句又是什么呢?”
张三丰真人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第三句心法要诀最为关键。”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当前两个步骤做好之后,要将自己融入到天地之中。”
“感受自己与自然的连接。”
“不要强求气息如何运行,而是让一切都顺其自然地发生。”
宋远桥若有所思地问道。
“师父,弟子明白了这三句话的含义。”
“但在实际站桩时,应该如何默念呢?”
“是要一句一句地想,还是要反复念诵?”
“这个问题问得好。”
张三丰真人赞许地点头。
“默念这三句话并非要机械地重复。”
“而是要在不同的阶段运用不同的心法。”
“站桩初始,当杂念纷飞时,要多默念第一句。”
“让心境逐渐平静。”
“当心境平静后,要专注第二句,感受丹田的温暖。”
“当丹田有了暖意,气息开始自然深长时,要体悟第三句。”
“让一切顺其自然地发生。”
俞莲舟激动地说道。
“师父,弟子现在就想试试这个心法!”
“好,你们二人现在就摆桩,为师在旁指导。”
宋远桥和俞莲舟立即摆出无极桩的姿势。
按照师父所传的心法开始修炼。
起初,两人都显得有些紧张,身体略有晃动。
“不要急躁,慢慢来。”
张三丰在旁轻声指导。
“先从第一句开始,心如止水,身似空山。”
“把注意力从外在的世界收回来,专注于内在的宁静。”
随着师父的指导,宋远桥和俞莲舟逐渐平静下来。
身体的晃动也减少了。
“很好,现在可以进入第二句了。”
“气沉丹田,息归本源。”
张三丰继续指导。
“将注意力轻柔地放在下丹田处,就像是轻抚一朵花儿一样。”
“不要用力,要温柔。”
又过了一段时间,宋远桥惊喜地说道。
“师父,弟子感受到了!”
“丹田处真的有一股暖流!”
俞莲舟也紧接着说道。
“弟子也感受到了,而且呼吸变得格外舒畅!”
张三丰真人满意地点头。
“很好,现在你们已经初步体验到了这个心法的妙处。”
“继续保持这种状态,开始体悟第三句。”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不要刻意控制什么,就让气息自然地在体内流转。”
随着修炼的深入,两位弟子的状态越来越好。
面色红润,神态安详,仿佛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师父,这种感觉太奇妙了!”
宋远桥在收功后激动地说道。
“弟子从未想过站桩还能有如此美妙的体验!”
俞莲舟也深有同感。
“是啊,以前站桩总觉得是一种煎熬。”
“现在却感到无比舒适,时间过得飞快。”
就在此时,张三丰真人的神情变得更加庄重起来。
“你们二人能够如此快速地体验到丹田暖意,确实难得。”
“这三句心法的真正精髓,还有更深层的奥秘。”
“那便是这三句话背后所蕴含的天地大道。”
宋远桥和俞莲舟立即凝神聆听,知道师父要传授更深层的秘诀了。
张三丰真人缓缓说道。
“这三句心法,看似平常,实则暗合天地运行之理。”
“但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每句话所对应的具体修炼法门。”
“以及如何通过默念的节奏,来调节内息的运行。”
“更重要的是,这三句话在不同时辰默念,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话音刚落,一阵山风吹过,张三丰真人的话语戛然而止。
他望向远方,似乎在感应着什么。
“师父,您刚才说到不同时辰默念会有不同效果,这是为何?”
宋远桥急切地追问。
但张三丰真人却神秘一笑,目光深邃。
“这其中还涉及到阴阳消长,五行生克的道理。”
“以及如何根据个人体质,调整默念的方式…”
张三丰真人深吸一口气,神情变得格外庄严。
“既然你们已经初步体验到了这三句心法的妙处,为师便将其中的真正奥秘传授给你们。”
“这三句心法,实则暗合天地运行之理,对应着人体精气神三宝的修炼。”
“第一句’心如止水,身似空山’,对应的是修神的功夫。”
张三丰开始详细阐释。
“神者,精神意识也。”
“《庄子》有云’心斋’,就是要让心境达到空灵的状态。”
“当你默念这句话时,要配合特定的观想法门。”
“想象自己处于一座空旷的山峰之上,四周云雾缭绕,但内心却如古井无波。”
“此时,要将舌尖轻抵上腭,这叫做’搭鹊桥’,能够沟通任督二脉。”
“呼吸要细若游丝,绵绵不断,这样精神才能内敛,真气才有可能聚集。”
宋远桥和俞莲舟听得如痴如醉,原来简单的一句话竟然蕴含着如此深奥的修炼法门。
“第二句’气沉丹田,息归本源’,则是修气的关键。”
张三丰继续传授。
“气者,生命之根本也。”
“下丹田位于脐下三寸,中医称为’关元穴’,乃是先天真气汇聚之处。”
“当你默念这句话时,要采用特殊的呼吸法门。”
“吸气时,想象清新的天地之气从百会穴进入,直达丹田。”
“呼气时,不要从鼻孔呼出,而是想象浊气从全身毛孔排出。”
“最关键的是,每次呼吸的节奏要与心跳同步。”
“吸气四拍,停顿二拍,呼气四拍,如此循环。”
“这样修炼三个月,必能感受到丹田如火炉般温暖,真气充盈饱满。”
俞莲舟激动地问道。
“师父,那第三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具体修炼法门又是什么?”
张三丰的眼中闪过一丝深意。
“第三句对应的是修精的功夫,这是最为玄奥的部分。”
“精者,生命之本源也。”
“当前两个步骤做好之后,丹田真气充盈,精神内敛,此时便要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
“默念这句话时,要运用’胎息’法门。”
“何为胎息?”
“就是要让呼吸回归到胎儿在母体中的状态,绵长深细,几乎察觉不到。”
“此时,要观想自己与天地融为一体,感受天地间阴阳之气的流转。”
“春夏之时,阳气上升,要将注意力放在上丹田,也就是眉心处。”
“秋冬之时,阴气下降,要将注意力放在下丹田。”
“子时和午时是阴阳交替之时,修炼效果最佳。”
宋远桥若有所思地问道。
“师父,您刚才提到要根据个人体质调整默念方式,这又是如何讲究的?”
“这正是这套心法的精妙之处。”
张三丰赞许地点头。
“体质偏热的人,在默念第二句时,要重点想象清凉的天地之气进入丹田。”
“体质偏寒的人,则要想象温暖的阳气汇聚丹田。”
“体质平和的人,按照正常的方法修炼即可。”
“另外,男子和女子在修炼时也有不同。”
“男子属阳,要在默念时加强对气的感受。”
“女子属阴,要在默念时加强对神的修炼。”
“这样才能达到阴阳调和,事半功倍的效果。”
俞莲舟又问道。
“师父,我们应该如何判断自己的修炼是否正确呢?”
“很好的问题。”
张三丰回答道。
“正确的修炼会有明确的身体反应。”
“初期,丹田会有温热感,这是真气开始聚集的表现。”
“进阶后,会感受到一股暖流在体内循环流转,这是内息开始运行的标志。”
“高级阶段,会出现’胎息’现象,呼吸变得极其细微,但精神却格外清明。”
“最终,能够达到’坐忘’境界,忘却身体的存在,与天地合为一体。”
“但切记,修炼过程中如果出现头晕、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要立即停止,说明方法有误。”
宋远桥和俞莲舟听得心潮澎湃,没想到简单的三句话竟然包含着如此完整的修炼体系。
张三丰真人看着两位弟子,满意地点头。
“这三句心法口诀,乃是为师结合《道德经》、《庄子》、《抱朴子》等诸多典籍,并经过数十年实修验证所得。”
“其中的每一个字都有深意,每一句话都有玄机。”
“你们要好好珍惜,日日修炼,必能在修真的道路上有所成就。”
太阳已经升到了半空,武当山上金光洒满大地。
心如止水,身似空山;气沉丹田,息归本源;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这十八个字,简单而深邃,朴素而玄妙,正是张三丰真人留给后世修道者的珍贵财富。
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修炼,必能体验到丹田自暖、内息循环的神奇功效,进而踏上修真悟道的康庄大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上阳网-股票配资开户网-实盘股票配资平台-股市资金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