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立走向统一的内在逻辑
接上期(二)
“武”与“道”,很多人认为这是两个方向。一个重实战、重技巧,一个讲修行、讲境界。但其实,在真正的练武中,二者本一贯,武是道体,道是武魂。从不矛盾。
图片
此图是我在美国带学生在公园推手时,遇到一前海军陆战队队员交流。一招高探马,结束比试。
这两个方向关乎我们修炼太极的本质。但当我们能够放下一个方向的执念,真正深入地把两者放在一起比较的时候,你会发现其中的本质不是两个方向,而是不可分割的共同存在:武,道的显化;道,是武的根源。武与道,初步形成两个维度的存在:一个关乎生死、胜负、体力;一个关乎本体、虚无、宇宙。一个是方法论,一个是世界观。但真正深入到它们的深层本质——你会看到:武,是道的显化;道,是武的根源。
武道合一,这正是大道太极无极桩的精髓。以逸待劳,无中生有,以无法为有法,以无招胜有招:从虚无守一道修的静中,生出了千招万式舍己从人,随心所欲武修的动。
一、道与武的统一论:从“矛盾”中诞生的依存很多人以为“道”是虚无缥缈的,而“武”是脚踏实地的。一个属于形而上,一个属于形而下。实际上,两者不是冲突,而是两个相互依存的对象。武学,又有“法”和“技”两个方面。
如果道是逻辑图,技是前端运用界面,则法是两者之间的源代码和编译器。
从道生出法,从法导出技,是一条自然秩序的流线。技是法的表现,法是道的载体。我们从“技”中找出“道”,就是探本溯源,“以武入道”。
以形求意,得意忘形。
当然,从舍己从人,到从人由己,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去练习,去实践,方能在法和技上得心应手。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如果习武之人醉心于技,则只能学一式,会一式,最终成为一介武夫,无法登堂入室,成为武学大家。
二、世界观与方法论:知性与用性的双重视角一位真正的武者,并不是精于“如何出手”,而是在出手之前就已经明了一切可能的变化。
他先有“知性”——对万物运行规律的理解,这是世界观; 再生“用性”——顺应规律所做出的策略选择,这是方法论。
“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法则,是水性。而当我们要引水入户,就是用水性。
认知水性,是道;设计水路,是法;挖渠筑堤,是技。
不能不顾水性,就去挖沟引水,试图把水自然往高处引。只是徒劳无功。所以,认知的维度决定了你行为的决策。道是一种“维度”,法是一种“决策”,技是一种“运用”。
同样,没经过擂台搏击,高强度训练,流汗、流泪、流血,甚至受到伤害的人,怎么会第一次就能战胜天天在擂台练搏击对抗的人?也就是说,不要挑战别人的专业与强项。
三、空意与实意:在“无”中得“有”太极讲“意在先,动在后”。这不是先于时间的“动作”,而是先于物理的“动作”。
未动,我已知;你方动,我已至。 这个“先”,不是抢时间,而是跨维度。你实意,是反应;空意,是洞察。
真正的高手,是从“感”和“知”中取胜。感知对了,才有速度、力量和招式的运用。前者是世界观,后者是方法论。
孙子兵法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还有一个前提是你的战略和战术运用得当。 不是你出招我才对,而是在你心意初起之时,我已经捕捉到了。这一切的“意”,不属于我,也不属于你,是一个永恒之间的“场”。
这 就是太极所言:“因敌变化示神奇”。你动与不动,我皆应之;而我之应,不因我动,而因你动。
空意之所以强于实意,是因为它不预,舍己从人。
四、升维与降维:掌握游戏,而不是被游戏控制修武的终极,不是“变强”,而是“看清”。 你在拳台之上,不再只是追杀对手,而是如站在棋盘之上的棋手,看清布局,看清趋势。
这就是升维:从参与者,升华到于观察者;从对抗中,跳出对抗的角色,看对抗。这就是旁观者清。
一旦你升维成功,世界的复杂性就会骤然减少。因为你不再被“眼前现象”所困,你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你看到的是规律,是道的运行方式。你不再问“为什么失败”,你只问“是否顺道”。
一旦你提升了维度,并不代表你不再出手;相反,你出手时更稳、更准、更轻。出手,是选择;不出手,是自由。
五、器以载道,道由心生很多人痴迷于技——就像现代人沉迷于工具,沉迷于技术、效率、模型,却忘记了“用技者”之心。
一位老铁匠打镰刀,他不需要图纸,不需要精密仪器,他只需感受——因为他心中有“镰刀的道”。 他敲击的不是铁,是把心中镰刀通过锤子和铁块用法和技体现出来。同样的一块铁。
真正的“造器者”,心中有器;否则,你造出的,只是徒有其表的几何体。所以,技,不可无道,否则空洞;道,亦不可无技,否则虚妄。
图片
这是在美国和美国“空拳”创始人和他的警察学生们在一起
六、结语:非对立,乃循环我们应该停止将一切二元化的矛盾对立:武与文、道与术、知与行、体与心。 它们不是互相否定,而是互相依存。
“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先动。” 这不是矛盾言论,而是对立统一的智慧,是宇宙在“动”与“不动”之间所维持的张力。
真正的大成者,不追求哪一端,而是两端。 道于上,技于下,法于中,三者循环,往复不息。
关于我选择大道太极拳,有很多说不完的原因。这里就结束了。
感谢恩师黄震寰先生,带我入了大道太极之门。规则越简单,内涵越丰富。一个看似简单的无极桩,却包罗万象,蕴含着中国传统武术的“武、医、道”三位一体的哲学思想。而这个哲学思想,是西方搏击术永远无法触及的一个境界。
以我16年拜师时,自己编写的对联作为结束语吧:
图片
——【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上阳网-股票配资开户网-实盘股票配资平台-股市资金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